本站隆重推出每周一歌!

  帐号: @0514.net 密码:

回到首页 仪征概况 仪征地图 仪征名人 仪征掌故 仪征文章 仪征名企 仪征特产 仪征网友

   辑释者盛胜简介:盛胜别名盛保罗,1933年生,是盛成的长子,盛华之堂弟。1949年在北平入伍,曾参加南下、赴朝作战等。职业医生,1992年在北京离休。

联系盛胜


   仪征辛亥革命三兄弟

   孙中山的“统一战线”----孙、段、张三角联盟

盛白沙简历

世界文化名人盛成

   中法文化交流的缔造者盛成

老共产党员盛华

   参加一.二八事变的回忆

   几位法国总统和盛成先生

   盛成与海明威及普希金

   盛成遗作: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吗?

盛成回忆孙中山

   盛延祺(白沙)参加肇和舰起义

目光四射的老人

   达达运动的中国人—盛成

请教盛成先生

又见盛成

   大妹盛碧西今年七十岁了

   抗日救亡战线上的盛成先生

都是为了抗战

   徐伯伯,您走得太早了啊!

   盛成著《我的母亲》发行七十周年

   纪念瓦乃理Paul Valéry逝世六十周年

   盛成解密“九.一八” 事变之夜张学良在哪里?

   父亲盛成与马松亭伯伯的交往

悼念巴金伯伯

   纪念小舅郑成武(郑红羽)

三代同堂老照片

   崭露头角的华人设计师——盛天媛

   纪念胡愈之伯伯诞辰110周年

   妈妈有一颗挚热的“中国心”

   参加“一二.九”北平爱国学生运动的经历

悼念盛成先生

东方文化骑士盛成

盛成台儿庄纪事

盛成《台儿庄歌》

   盛成先生的根在仪征

   盛成,一尊坐西向东的铜像(汪向荣)

   东方文化骑士盛成传略(盛庭春)

都是为了抗战

2005年几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之三

纪念母亲郑坚夫人诞辰一百周年

    母亲郑坚夫人,1905.5.31生于祖籍湖南衡山,1938.4.1逝于江苏仪征。

    郑坚出生在士绅家庭,1916年其父亲郑逸峰被选为国会议员赴北京参加国会。其母亲郑王德姒氏和十一岁的郑坚也随同迁往北京居住,两年后郑坚又添了个小弟弟郑成武。郑坚姐弟的青少年时代都是在北京度过的。

    郑坚的父亲郑逸峰(1865-1924)和齐白石都是著名经学家、古文学家、湘潭名士王湘绮的弟子又是湖南同乡而且住家同在北京西城,相距不远,两家的关系非同寻常。

    郑坚自幼聪敏,文静,教养有素,读书勤奋,而且喜欢看课外书、戏剧、电影等,她写日记,练成一手蝇头小楷,上中学后又拜齐伯伯为师学画,入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经济系后,还擅长摄影并参加团体排戏和演出等。郑坚小弟郑成武生性活泼,经常出入齐家,使他很早就对绘画、艺术产生兴趣并和齐伯伯以及他的一些画友如蒋兆和、肖琼夫妇等结成终生挚友。他在北京名校志成和辅仁都都过书, 1937年北平沦陷后曾在出过多名院士的江苏省扬州市老校扬州中学借读过。他从小既受到姐姐的影响,更热衷于歌咏、舞蹈,戏剧、电影等、并在学校里开始自编自演短剧、抗日活报剧等。1938年初经在武汉做救亡工作的姐夫盛成介绍到汉口八办,后转赴延安、河北阜平军区抗敌剧社从事抗日文艺宣传工作。

    郑坚十九岁时,她父亲因主持正义,刚直不阿,在京津车站魏善庄附近遇难。郑坚闻讯后往殓遗骸运京,仃灵法源寺,其母携弟运灵回湘安葬。郑坚留京入大学,后获悉母弟返程,其急急南下因铁路不通,由海道溯江西上,抵长沙,接母弟北归。廿六岁时毕业于女子文理学院经济系。旋考入西交民巷东口的大陆银行服务。

    我的父亲盛成和母亲郑坚,最初结识交友是在现在的北京中山公园后面河边古柏树下,那里游人少,安静,至今仍是一个交友的好去处。和当时一般人择偶的年龄比较,他俩当时年龄都偏大了些,所以交往时间不是很长。两人就决定1933年1月2日订婚、1月19日举行婚礼。他们当时请齐白石做证婚人,齐伯说自己从来没有做过这种事,也不懂怎么做,于是即兴写了颇具调侃意味的的两句诗: “一双比翼鸟,一对可怜虫。”送给这对非常熟悉的新人。

    至今仍健在的大伯父盛白沙的第二个女儿,扬州大学退休副教授盛如{笔者的二姐}对盛成二叔和郑坚二婶1933年春,南下蜜月旅行到沪、杭路过扬州时,约她到新胜街菜根香饭店同进午餐还记忆犹新。当时盛如在扬州中学高二读书。她说:“这是我初次见到坚婶,她面带笑容,和蔼可亲,温文尔雅、端庄大方”敬仰之意,油然而生。1934年秋,我考入北平大学女院,入学前住二叔家,入学后每周日到二叔家度假。他家在丰盛胡同35号,是个四合院,二叔一家三口加上一个女佣和临时客人,住得还很宽敞。那时才八、九个月的保罗,因是家里第一个男孩被当成宝贝呵护,大家轮流抱着他,记得一次我抱着他在菊花丛中照了个相,到了周末全家人包括姥姥。成武舅和我把保罗带到公园,用童车在树林中推来推去晒太阳,到傍晚二叔就带我们到西长安街一带的馆子吃顿晚餐。如遇二叔二婶外出参加社交活动时,便打电话给隔壁34号的尹婆婆说;“把宝宝送到你家来了。”

    “作为家庭女主人的郑坚二婶是一位知识面广,有气质、有风度的时代女性。对外善于言谈交流,待人接物有礼得体。是一位教授夫人;对内处理家务,抚养孩子,生活安排,井井有条,又是一位贤妻良母。那段时间她还在银行上班,父亲在平大农学院教书,同时在北大、师大等校兼授法文课。每月薪水收入约300元以上,家庭充满生活安定、祥和、愉悦”。“二叔曾说:这时‘全家最大的事情就是照应好保罗——这个孩子----。在我一生中,这是最悠闲也是最值得纪念的一段时光。’盛如说:这段日子更是郑坚二婶婚后最幸福、最开心、最“享福”的时光。

    1934年12月,父亲因调查故宫盗宝案等原因辞职离开平大农学院出国去了。我家仍住丰盛胡同。第二年(1935)3月妈妈生了碧西大妹(父亲正在捷克,发了电报给他)5月父亲回国六月返平,因工作无着而举家迁往南京。父亲和母亲谈及这时“暂住故宫西南之榆园卷庐。失业夫妇加上两孩,此情此景,难得痛快,并且用人太难,女仆朝来夕去,我家一月不抵一夜外水当对。使你患脑贫血甚剧,因雪米太贵仍请中医诊治。廿五年(1936)春,你始渐见康健。曾忆病剧一夕昏晕达四小时。我忆抱你,吻你之首徐徐唤你。保罗酣睡,碧西望我,此情此景,没世难忘。你肝旺,因我高傲,我与你一对可怜虫时相龃(ju)龉(yu)。你病新愈往平 ,接母、弟南下,你之英勇,我愧弗如,不便谏阻退而看护两孩。二月由榆园迁湖南路你又孕矣,其间我曾赴沪一、二次,同游茅山一次,与悲鸿、九姑同游琅琊山一次。亦可称苦中之乐,其乐陶陶。是年夏决议你与母回平,弟留京,我去沪。”

    父亲从南方回到北平的次日,1936年12月30日小妹滴娜出生于道济医院,父亲送鸡汤到医院看望母亲

    七.七事变前我们家己搬到上海去了,父亲曾回忆这段日子“我们抵沪后卜居于薛家坊十七号,将散置各处的书籍、家具齐集于此,并作久居之计划,我们布置小家庭,抚护、悬挂字画、开辟庭院种植花草。我代中华书局译注巴尔扎克之村教士。坚为我炸鱼或计字。朝夕同往公园,保罗骑车,碧儿、滴娜坐儿童车,我们前拽后推,融融如也”

    上海八一三事变爆发,揭开了日本全面侵略中国的面纱,宁静的家庭生活代之以枪炮声中度日,父亲参加并组成上海各界抗敌救亡协会国际宣传委员会,出任总干事。在长达三个月的松沪战役中,他和他的同事们整天忙于战地国际宣传及发动各界支援前方等工作。很少有时间和家里人在一起,也完全没有时间考虑如何把家里的大人小孩安置好。以至,上海陷落(1937的11月11日上海全部陷落)后七天,爸爸才和妈妈带着我们三个小孩回老家仪征。路上到处拥堵不通,由南通经泰县及口岸越扬州,返仪征路上竟走了十二天。南通公园中母亲神色尚好,双亲二人且食且谈。池上风光,雨中伉俪。好一对在苦难中仍不失乐观的夫妻。母亲及至口岸身体己不支,免强到了仪征。人己劳顿不堪,有气无力。父亲看到母亲病秧秧的样子,真不放心离开。母亲一再请父亲放心离去,不要犹豫。俗语说“英雄气短,儿女情长”。这时难分难舍的父亲和母亲在民族危亡时刻,彼此都拿出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来,他们互祝平安,依依惜别。都是为了抗战,母亲勇敢地留下,父亲只身奔向当时抗日战略中心——武汉。

    盛如说:“仪征是个临近南京的小城市,并不安全。回仪征只应是权宜之计并非避难之处。此前大舅父李学海也曾把大舅母和表弟、妹,从上海送到仪征。后来他们一家人都去了贵阳,还把我的大姐盛贞德,二弟盛潮州也带走了(我己于1937年11月随平大女院迁往西安),当时到大后方避难是上策。后来听我母亲(即大伯母白沙夫人)说,仪征沦陷时,日本鬼子从我们家前门进时,我母亲跪着求人把哑吧姑母背着率领家人从后门逃往乡下。当时坚婶住在城外奶奶的乾女儿 刘季枝近处没有随家人下乡。由于大舅母和二叔两家人先后带了许多行李回来,引起当地宵小歹徙眼红,乃于日军来后乘乱中将我们家抢劫一空。可能坚婶在战乱中,既焦急、又惊恐忧虑乃患病不起,当我母亲惊闻噩耗回城时己无回天之术----(我曾打电话给仪征的潮州弟妹庆瑞核实。)回顾坚婶在婚后短短的五年中,生育了保罗兄妹三人,又经过数次迁移,生活不安,辛劳备至。为二叔,为儿女,作出了贡献乃至最后竞在战乱中英年早逝,追忆往事是可悲可泣的。”

    父亲到武汉后收到过母亲的好几封信。最后一封信是经北京姥姥家寄来的,三月四日母亲写自仪征的来信,信是从蚕纸中夹出自泰县寄出的,父亲收到家书,得悉坚母的消息很欣慰。到徐州时正在考虑如何将母子数人设法接出来,岂料归途在郝寨避空袭,遇到由仪征逃难而来的李绍良夫人谈及母亲己于三月十几号去世。父亲简直不敢相信,眼泪遂夺眶而出。回到武汉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开大会,请他报告在台儿庄前线采访和劳军的见闻。报告结束时,“他说在慰劳归来时,听到朋友说,盛夫人因留困在战区,急愤成疾,已经去世了!大家正预备给他鼓掌,一听到这几句,全都垂头无语了,盛先生的泪已落下来。老舍代表全会哀悼盛夫人,并向盛先生作最同情的安慰,且谓盛先生在这样的不幸中,还能写出那么厚的一本报告书,真是值得钦佩。”(以上带引号的片断摘自一九三八年五月二十八日《抗战文艺》第六期老舍文)

    后来大伯母白沙夫人至三叔止戈信中说母亲郑坚于二月初二(阳历三月三日)去世,父亲纳闷母亲之死究竟在哪一天?三月四日手书又如何解释。最后接止戈函说博安(祖母的乾姑爷)致友人信中说郑坚殁于四月初。母亲的忌日才定下来。父亲致书大伯母白沙夫人,请她为郑坚治丧,请葬她于祖母墓之侧,另书祖母的乾姑爷马博安,请他不待终丧,尽快将三孩带来。----不久,六月十三日马姑爹带着妈妈的女仆孝珍和我们兄妹三人从仪征过江,到上海搭邮轮去香港,继乘车到广州转衡山,最后到达桂林。父亲在这里又建立了一个新家---。

    母亲郑坚女士,只活了卅三岁。她为了不拖累父亲,支持他全身心地投入抗日救亡战线工作,她带着要命的“脑贫血症”,拖着三个哇哇待哺的幼儿,从已陷落的上海,就近选择回父亲的家乡仪征去。面对恶化的局势,她何尝不知仪征即将沦陷[1]。她早己做好可能牺牲的准备,勇敢地留下来。在仪征沦陷,非常艰难。分散的处境中,母亲以突发血崩而不治骤然离世。她为支持亲人抗战而逝。她不平凡的生命轨迹和可贵的精神己载入史册,并将发扬光大。

    父亲在母亲逝世后的第一次诞辰日(1939年5月31日)来到前,曾工工整整写了一封祝寿信:“你明天过生日,我今天晚上写了一封信来代你祝寿。我恭禧你,

    你生的时候,不曾得过我一封缠绵婉转地情书,如今我写给你,虽说是迟了,我还是要写给你。我是世上最了解你的一个人,最明白你的一个人,我一生的幸福,就在你我的结合上;我一生的事业就在你我的谐调上,我从未见过你这样的一个女子,使我钟情于你,但是我口中从不肯说出这些话的。我觉得话说出之后,意思吐露出来之后,爱情反而减少了密度,缩小了含蓄,反不如不说为佳。你的性之庄重好比南岳;你的情之曲折好比湘江;你的牺牲精神可以惊天动地;你的英勇事迹可以倒海移山。在你生的刹那,你不曾听过这番话,我当你面来恭维你那是多么难受的一件事!不幸你死了之后,如我不说出这番话来,赞美一位盖棺以后的美人,你岂不是错爱了一个薄情郎么?这是要说并且要说清楚的。每年你的生日我常忘了,并不是我忘了你的生日,因为国事蜩(tiao)螗(tang)(古书指蝉)。还不到你我做生日的太平时代,所以我都草草了事。但是今年我却不能不写一封信给你拜寿,因为你己不在人世了。呜呼伤哉!小哥成吻上”(1939-5-31)

以下是父亲1939年前后编写的《郑坚大事年表》

乙己 光绪31年 出生 民国前七年 1905年 阳历5月31日

(农历4月28日)

丙午 光绪32年 一岁 民国前六年 1906年

丙辰 十一岁 民国五年 1916年 到平

甲子 十九岁 十二 1924年 父殁

乙丑 廿 岁 十三 1925年 入女大

辛未 廿六岁 廿 1931年 卒业

壬申 廿七岁 廿一 1932年 大陆银行

癸酉 廿八 岁 廿二 1933年 结婚 1月19日

生保罗 12月9日

甲戌 廿九岁 廿三 1934 我出国 1 1月11日

乙亥 卅岁 廿四 1935 生碧西 3月4日

丙子 卅一岁 廿五 1936 生滴娜 12月30日

丁丑 卅二岁 廿六 1937 由平迁沪

敌舰炮轰仪征12月12日

仪征陷落 12月15日

戊寅 卅三岁 廿七 1938 卒于四月一日(农历三月初二)

葬于十二月卅日(冬月初九)

注释:

[1]仪征陷落时间:12月12日敌舰炮轰仪征;12月15日仪征陷落。(12日敌舰炮轰仪征,城内落弹,13日下午五时中央军退却;14日晚敌抵新城,清晨过江嘉兴;15日早敌坦克车过境往六合。下午进扬州。下午步兵入(仪征)城;16日回城;17日敌到家中,二次逃亡。大陈庄、北公司经过西门公路入北乡。(盛胜)


电话:0514-83425100 13852160514 论坛管理13852773375 info@0514.net
Copyright© 1998-200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仪征风情网站 苏ICP备05004294号

仪真来往几经秋 风物淮南第一州
山势北来开壮观 大江东下峙危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