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盛成先生逝世十周年
东方文化骑士盛成
作者 阎纯德
树高千尺,落叶归根。1996年12月26日,盛成为风雨人生圈画了最后一个句号。唯一的遗嘱是将骨灰葬在母亲的身边。
从法文版《我的母亲》在巴黎出版,到《盛成文集》在北京问世,时空跨过了68年。现在我们终于读懂了这位1899年从江苏仪征投向风雨的东方文化“骑士”:他从事法国语言文学、马来-波利尼西亚文化研究,是集作家、诗人、翻译家、语言学家于一身的学者,是一位思想者和伟大的爱国者!
1978年,盛成从大洋彼岸起飞,在欧亚大陆的北京着陆,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担任一级教授。那时我对盛成的全部了解还停留在郑振铎与傅东华编的《我与文学》中那篇〈我怎样写《我的母亲》〉所给予的信息。早在1974年我在巴黎执教时就听一位法国人说:“有个中国人叫盛成,他在巴黎出版了由法兰西学院院士、大诗人瓦莱里作长序的《我的母亲》这本书轰动法国,被译成十多种文字影响遍及世界。”没想到,历史也会倒流,信息和生活发生了联系,又由于钟敬文教授指点迷津,就在我家不远的宿舍搂里找到了他。从此朝来夕往,听他纵论中西文化,笑谈天下兴亡,于是他就象苍劲的智慧之树,荫育着我们的精神。

这位仪征才子,从小心怀光明,抨击黑暗,参加同盟会,是辛亥革命光复南京的“辛亥三童子”之一。他在上海震旦大学预科读书三年后,北上长辛店,在车务见习所当工人;1919年当“五四”风暴席卷京华大地的时候,他便担任起长辛店京汉铁路工会救国“十人团”联合会会长,与学生一起冲击东交民巷,火烧赵家楼,结识周恩来,是搏击风雨的雄鹰。是年深秋,愁肠满结的黄浦江,为寻找真谛的盛成送行,在黄兴夫人徐宗汉的资助下,当他登上“勒苏斯”号轮船远赴法国勤工俭学时,热泪横流,喊着:“母亲,我去了!再见吧,祖国!----”他回忆说:“那时我过的是社会运动演员的生活。差不多日夜在斗争之中,与军阀、侦辑队、卖国贼、卖日货的小商人对抗,终于兵不血刃而得到胜利。”
在欧洲,他攻读植物学,研究养蚕,先后毕业于法国蒙白利埃农业专科学校、蒙白利埃大学、意大利巴都大学,获高等理学硕士学位。1927年起在巴黎大学担任主讲,翌年出版法国成名作《我的母亲》。加入法国文人协会,参加法国社会党和法国共产党,是法国信仰绝对自由的“达达主义”文艺运动的成员。那场虚无主义的艺术运动是20世纪超现实主义、抽象表现主义、概念艺术的源泉,在它的旗帜下,聚集了消极的、积极的、革命的艺术家,布来东、阿拉贡、艾吕雅、毕加索都是它的弄潮儿。
盛成也想像瓦莱里那样“沉默20年”。于是他在1929年春告别巴黎文坛,去实践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抱负。东渡途中,他受土耳其总统、埃及国王的邀请,考察研究阿拉伯世界的社会和妇女问题。回到上海,先在国际笔会中国分会工作,与胡适、林语堂、郁达夫、邵洵美、蒋梦麟、舒新城过从甚密;之后历任北京大学、广西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台湾大学教授和中华书局编辑,曾与徐志摩、梁宗岱、钟敬文同事。抗日战争时期任上海各界救亡协会国际宣传委员会总干事、武汉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常务理事。1965年脱离台湾,到美国、德国、丹麦、荷兰、比利时、法国讲学、研究和写作。盛成在东西方文化和天祸战祸人祸中“漂泊”、“流浪”、“跋涉”了一生,体验了生命,为了寻找人道的观念、“人类的归一”,他奋斗过,像个勇士;他战斗过,像个战士;他辛苦过,为了理想。这是一个过程——几乎整整一个世纪,这位东方文化“骑士”,穿过欧风美雨,直到1985年法国驻华大使马乐以法国总统密特朗的名义,将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戴在他胸前的时候,他那些已经作古的朋友,以及对《我的母亲》作过高度评价的戴高乐、胡志明、居里夫人、罗曼。罗兰、萧伯纳、罗素、海明威、梅特林、纪德、马尔罗等,也转过脸来,报以微笑,这时他的背影便变成了一部历史。

作为作家和学者,他著有长篇纪实文学和散文集《我的母亲》、《母亲与我》、《海外攻读十年纪实》、《意国留踪记》、《巴黎忆语》、《东南西北中》、《旧世新说——盛成回忆录》,法文诗集《秋心美人》、《狂年吼》、《老觚新酿集》,英文著作《黄帝的子孙》、《欧阳竞无传》,译著巴尔扎克的《村教士》和中译法《老残游记》等,以及研究集《盛成文集》。这些文字,不仅是他生命的足迹、感情的印记,而且是一座真正的文化桥梁,是东西方人相互了解彼此认识的一把钥匙。被称为“私家小说”的《我的母亲》,写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屈辱史动乱史,生动描绘仁慈善良母亲的坚毅和她含辛茹苦的一生。母亲体现了中国妇女的伟大情操与美德,还像镜子一样映射了中国的历史和道德文化。盛成说:“我常问:我是什么人?我何以是中国人?我为什么是中国人?”《我的母亲》回答了他的提问。他还说,人类为一体,人道无二用:“人类的好是共好,人类的坏是公坏;有人道的公善公恶,然后才有人类的公是公非。”
瓦莱里在《我的母亲》的长篇序文里说:“我读了盛成《我的母亲》一书之后,在最柔和色彩之中,与最优雅外貌之下,发现出至大新奇之事物的初生,令我梦见天将破晓,玫瑰一色底万象,无穹纤细的光华,暗示着公布着新世代诞生中无量地事变。”这部“极其新奇,极其细致,极其伶俐”、仅有10万字的小书在巴黎一面世便征服了世界。当时《东方报》、《和平报》、《巴黎公言报》、《世界报》、《欧洲》杂志、《纽约时报》等数十家报刊好评如潮。作为东方的辩护者,盛成用孝子对母亲的赤诚摇荡了西方人的心,用一生的经历建筑了东西方文化的结合。那一年以《我的母亲》所形成的盛成现象,是东西方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大事。直到今天,法国还有盛成的崇拜者和研究者组织的
“盛成文友会”。

《盛成文集》[注]是他生命的另一个侧面,展示了他的深厚学养和东方智慧。“上编”集中了他对诗学研究的重要论文,虽然写作时日距今很运,但对后人仍然颇具启迪意义。“下编”内容广泛,从文艺学,到科学政治、国家关系等无所不包。但由于本书篇幅限制,还有不少文章未能收录,比如份量很重的长篇论文《论唐代美术》就没有编入集内,这是一件憾事。当然,作为思想者的盛成,文字记载的只是是他思想和天才的一个百分数,但我期待着有一天,能将这个百分数----包括他全部诗文的多卷本“盛成文集”---完整地奉献给读者,好让这份文化遗产置入中华文明宝库的展厅内。
(载自光明日报1997年1月15日第七版历史与人栏目。本文略有增删)
编者注释:文中谈到的《盛成文集》。是指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年1月出版的一卷本。另有《盛成文集》四卷本,是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12月出版。
本文图释:
1.30年代盛成先生的剪影;
2.法文《我的母亲》一书的封面;
3.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年1月出版的一卷本《盛成文集》的封面。
4.母子墓:位于江苏省仪征市青山镇龙山,盛氏墓地中的盛成母子墓,右侧为盛成母亲之墓。有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學者章太炎书写之“盛母郭太夫人”墓碑。左侧为盛成先生之墓穴,已葬入骨灰盒,全墓当时尚未完工(摄于1997-1-14
)。
5.作者阎纯德先生
作者介绍;
阎纯德(1939-)生于河南滑县。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毕业。曾任北京语言
文化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系主任《中国文化研究》前主编、汉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华正(香港)国际交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女性文学教学与研究,其研究还兼及文化及汉学领域。曾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工作多年。四次赴法国执教,两度任客座教授。系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和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及女性文学研究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比较文学研究中心及香港中华文化总会顾问。著有《作家的足迹》、《作家的足迹•续编》、《瞿秋白》、《鲁迅及其作品》(法文)、《二十世纪中国女作家研究》等专著,发表论文《闻一多论》、《20世纪中国文学的最后辉煌》、《论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道路》、《汉学和西方汉学研究》、《比较文化视野里的汉学及汉学研究》等百余篇;出版散文集《在法国的日子里》、《欧罗巴,一个迷人的故事》、《人生遗梦在巴黎》及诗集《伊甸园之梦》等,主编、合著《中国现代女作家》、《中国文学家辞典》(6卷)、《20世纪华夏女性文学经典文库》(10卷)《华夏师魂》(4卷)、《汉学研究》、(5卷)等二十多种书稿。还有记述盛成先生的著作:《作家的足迹。东方的文化战士——盛成》1988年,知识出版社。并参加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卷本《盛成文集》、和主持《盛成诗稿》的编辑工作。
(盛胜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