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妹盛碧西今年七十岁了》
2005年几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之一 盛胜
我们家的大妹盛碧西(见左图),今年她应是七十周岁了。不幸,她患癌症而英 年早逝至今己廿多年了。
一.大妹盛碧西是我们家的佼佼者
大妹盛碧西是我们家的佼佼者。她是家里第一个获得全额奖学金从台湾到美国上大学的。大妹最辉煌的时期是在美国商用机器公司(IBM)那几年。
要说孩子的成长教育,父亲平时整天在外边忙。没时间过问家里的事,对孩子们读书他也不大管。但他对孩子的教育有他自己的原则即从小培养“自立”精神。这是他从奶奶那里学到的开明办法。记得1946年他从当时的北平应聘去兰州大学执教,全家都搬走啦。但他把九岁的小妹滴娜送到北平城外以少年教育著称的
“香山慈幼院”住校上学。那时这一带还相当荒凉,进城噍一的交通工具是骑毛驴。十一岁的大妹碧西和不到十三岁的我(保罗)被留在志成男、女中学寄读。直到1947年底和1948年初,全家分两批离开大陆时,母亲才接走了大妹和小妹。
妈妈学的专业是幼稚师范,她不打不罚,着重让孩子从小发挥自由天性,营造和睦、宽松的家庭气氛,鼓励并引导我们养成良好的品德。入学后她帮我们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自信心。在父母亲相辅相成的培育下,孩子们学习都很用功,特别是都能自律。
大妹从小很刻苦,实际上,她的右脚从小就致残了,但她走路向来很快,大人小孩都没发现,她自己也以为是上学途中天雨路滑跌了一交,一直没有在意。不料,学开车时,才发现脚趾有点使不上劲,诉诸医生才知是小时候患过小儿麻痹症。但她照样开车。
她作为大姐,从小责任感就很强,孝顺父、母,爱护弟弟、妹妹,身体力行。她大学毕业后正赶上父亲退休,当时台湾退休金采取一次付清,总共才600美金。母亲一直在家没职业。25岁的大妹毅然挑起了家庭重担。她不仅帮助父母在美国住下来而且还帮助每一个弟弟、妹妹,出去读书、就业成家、筹资置产等。在79年3月18日母亲的来信中谈到“大妹己为家付出不知多少钱和力了。老父多年在巴黎的生活费,往返美国的交通费全由大妹支付”。此外,“我的生活费开始也是她给,后来才由小虎、鸾负担”。
现在仪征盛氏家族己在美国繁衍了第四代。从母亲起加上弟弟盛龙祖孙三代己是四世同堂。小妹在德国也有了第三代,这和大妹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二.大妹和丈夫张士超陪父、母亲回大陆探亲
1978年10月大妹和丈夫张士超陪父、母亲回大陆来探亲满足了父亲多年来返回乡土落叶归根的愿望;同时也圆了父亲和从小留在大陆的大儿子和富有革命色彩的大侄子重新团聚的梦。
大妹在给签证部的信中说:"我于1935年出生在北京,抗战期间随家人逃难后方,曾住上海、广西、湖南和广东乡下。1946年回北京读初中。1948年年关随家人赴台湾,1953年中学毕业后于1955年获全部奖学金来美攻读大学,毕业即在各机关从事电子计算机一行专门技术,至今己近廿年。最近几年一直响往祖国,总想能回去看看,上周收到堂兄和我亲兄的来信鼓励我们回去,这是我们多年来第一次通信。堂兄盛华自幼离家出走从共产党,是我们小小心灵中印象深刻的人物,但从未见过面。我亲兄也是当时自己选择留在北京读书,未随从家人赴台的。家父己年高将近八十,他更想一见大儿子及侄亲。特此申请签证,请速批准。盛碧西敬启(1978年)2月3日"大妹和父亲一行的入境签证7月份即获得批准。因大妹和士超的工作一时抽不开身,延至是年10月9日始入境。
飞机降落北京机场后,由侨旅直接拉到王府井北口的华侨大厦住下来。
在北京逗留期间最高兴的一件事就是和分别多年的保罗相聚了。保罗一家在翠华楼设宴为双亲和大妹夫妇接风,大家乐乐呵呵吃了一餐难得的团圆饭。
亲朋好友闻讯后纷纷到大厦来,当父亲忙于会见老朋友之际,大妹接到少年时代在广东的同学钟爱华(她是钟敬文的女儿)的电话,她在北京电子计算机研究所任职。她们马上敲定了一次关于电脑和数据处理的讲座。在随后的三天中,碧西每天要花费一个上午去讲授和讨论有关课题。后来碧西到南方,上海、南京、扬州、杭州、苏州和桂林她讲了一路课。有时人数达500
人以上。如南京工学院、扬州师范、扬州科技学会、杭州大学、淅江大学、和上海华东纺织工学院等。她的丈夫也被请到大学、团体讲授他的专业土木工程技术。与此同时回到南方后又和上海的盛华、仪征的潮州、贞德,扬州的盛如这四位大伯父的子女及家人团聚,和南京的三婶一家团聚,以及在沿途和仪征老家看到祖国欣欣向荣的变化,无不深感欣慰。
三.大妹碧西所在公司79/2的电讯报导
大妹碧西所在公司,在79/2的电讯(Dateline/IBM/GBG/Infernational)中,以《碧西观光中国并发现(国人)对数字处理(电脑)发生兴趣》为题,报导了她1978年10月开始的归国休假----。(注:首页左上图是该刊的一页,图为盛碧西在GBG/I总部)“秋末,盛碧西——GBG/I系统程序经理,她和丈夫,一位土木工程师以及其双亲去中国度假。
盛碧西出生在北京,但她的家从1948年离开那里就没有回去过,然而,她一直生活在国内的一个哥哥和她商定,归国观光期间,在大学讲演 ‘数据处理’。
大学校方特别感兴趣像盛碧西这样的讲演者,她能讲流利的汉语而且具有数据处理的广博知识。
“我到北京后,第一件事是买了一本《英汉电子计算机字典》”盛碧西回忆道:“那是一本非常完整,足以应付数据需要的字典,它引导我对伟大中国计算机的兴趣。”
“我发现听众热烈而非常有秩序”
盛碧西回想:”中国学生感兴趣的是我们的电脑发展历史,我们怎么达到现在的水平。他们比理论更关心是实质问题,他们要知道如何培训程序工程师----怎么用计算机帮助制订计划---怎么创立和管理一个数据处理系统---以及成百个其它非常实用的问题。
盛碧西具有本学科丰富的经历,1955年她从台湾来美国,在圣路易斯市圣心学院学习数学,后毕业于该校。1964年进入IBM公司在纽约市的业务部门,搞设计分析。几年以后,她以程序工程师和高级销售代理人,在纽约市石油化学分部以及DP管区分部工作。她也在商业团体任职是阿尔蒙克程序通讯部门8100计算机系统机构团体成员。
盛碧西说:“国内大学教授都来自西方的著名学府如美国的斯坦福,英国的牛津,法国的巴黎大学。优秀的教师和渴求学习的学生们,我认为中国将要快速地发展”。
大妹碧西当年以科学客观的理念,预见到祖国快速发展的进程。后来她主动请缨到IBM亚洲分部工作,想为祖国多做些贡献。
但是癌细胞侵入她的身体,开过两次刀取出了瘤体,都没有能控制住病情恶化,最后1支抗癌药注射后使大妹失去了神智,不久即被上帝召回。在痛惜大妹过早离世之际,我始终不明白这位经治的美国同行是怎么帮助上帝的?!

最后以父亲生前纪念大妹的诗作结束本文。
《碧西五十七冥辰》1992年3月4日
回首当年我在欧,捷京瑞馆电文收,
河山光景燕山望,雪国风情荫女求,
宾主驱车留趣事,使君向客吐根由,
萍踪有定游多瑙,亟急东归抱小妞。
《碧西长女逝世十一周年》1993年1月27日
不觉相离十一年,天边无线可牵连,
幸留遗像晨昏见,聊慰肝肠寸断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