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隆重推出每周一歌!

  帐号: @0514.net 密码:

回到首页 仪征概况 仪征地图 仪征名人 仪征掌故 仪征文章 仪征名企 仪征特产 仪征网友

   辑释者盛胜简介:盛胜别名盛保罗,1933年生,是盛成的长子,盛华之堂弟。1949年在北平入伍,曾参加南下、赴朝作战等。职业医生,1992年在北京离休。

联系盛胜


   仪征辛亥革命三兄弟

   孙中山的“统一战线”----孙、段、张三角联盟

盛白沙简历

世界文化名人盛成

   中法文化交流的缔造者盛成

老共产党员盛华

   参加一.二八事变的回忆

   几位法国总统和盛成先生

   盛成与海明威及普希金

   盛成遗作: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吗?

盛成回忆孙中山

   盛延祺(白沙)参加肇和舰起义

目光四射的老人

   达达运动的中国人—盛成

请教盛成先生

又见盛成

   大妹盛碧西今年七十岁了

   抗日救亡战线上的盛成先生

都是为了抗战

   徐伯伯,您走得太早了啊!

   盛成著《我的母亲》发行七十周年

   纪念瓦乃理Paul Valéry逝世六十周年

   盛成解密“九.一八” 事变之夜张学良在哪里?

   父亲盛成与马松亭伯伯的交往

悼念巴金伯伯

   纪念小舅郑成武(郑红羽)

三代同堂老照片

   崭露头角的华人设计师——盛天媛

   纪念胡愈之伯伯诞辰110周年

   妈妈有一颗挚热的“中国心”

   参加“一二.九”北平爱国学生运动的经历

悼念盛成先生

东方文化骑士盛成

盛成台儿庄纪事

盛成《台儿庄歌》

   盛成先生的根在仪征

   盛成,一尊坐西向东的铜像(汪向荣)

   东方文化骑士盛成传略(盛庭春)


参加“一二.九”北平爱国学生运动的经历

作者 盛如

    “读书不忘革命,革命不忘读书”。是孙中山生前接见在海军学校学习并从事革命活动的盛延祺(白沙)的赠言。盛延祺(白沙)加入中山先生统率的护法海军,并为捍卫先生神圣护法宗旨和护法海军的尊严而奋斗并献出宝贵的生命。孙中山当年的赠言己成为盛延祺(白沙)烈士的家训并代代相传,盛如女士和她的哥哥盛华都曾在求学时期就投身革命洪流,后来先后加入党的行列,为振兴中华而作出奉献。
    本栏目刊出辛亥革命烈士盛延祺(白沙)之女,盛如女士参加“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的文章以饷读者(原载于扬州教育学院报2004年1月1日。本文略有删改,另加图片。以上是编者按)

    1934年,我就读于国立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当时,日寇继“九一八”事变侵占我东北后,又把魔爪伸进关内,妄想吞噬整个华北乃至全中国。国土一天天沦丧,亡国奴的命运就在眼前。蒋介石政府却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对内坚持反共,镇压抗日;对外妥协退让,更加助长了日本侵占华北的野心,形势越来越紧急。
1935年5月国民党政府与日本签订《塘沽协定》后,日军进一步威胁平津,迫使何应钦签订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控制华北,接着国民党政府又颁布了可耻的《邦交敦睦令》取缔一切抗日团体,镇压抗日活动。是年冬,日本扶植汉奸殷汝耕炮制“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后,12月国民党政府竟密令宋哲元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以满足日本的“华北政权特殊化”要求。这时华北己名存实亡,平津笼罩在一片大难当头的景象之中:日本浪人寻衅闹事,日军坦克纵横街衢横行无阻,政府要人纷纷离平、故宫古物成批南迁、各学校准备上“最后一课”、人心惶惶、谣言四起、真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亡国之祸,迫在眉睫。
    民族危机险象环生,北京广大青年学生忧心如焚。悲愤地喊出了:“华北之大己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素来埋头读书的学生,越来越多地投入这动荡不安的政治激流中去,在中共地下党员[1]的引导和爱国进步学生的影响下,纷纷地参加了党的外围组织所开展的政治形势报告会、读书报告会等活动,并秘密阅读了一些进步书刊,逐渐提高了抗日觉悟,认识了“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明确了自己要肩负起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随着斗争形势的剧烈变化,这时的华北大地上,抗日救国己成为广大学生、人民群众的一致呼声,华北己成了全中国人关注的焦点,抗日力量和国民党当局的冲突将一触即发。在中共华北局[2]的领导下,北平市学联根据我党《八一宣言》[3]的政治方针,结合华北的严峻形势和广大学生、人民群众高涨的爱国热情,决定于12月9日以请愿的方式发动一次抗日救国行动,反对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轰轰烈烈的“一二。九”运动爆发了。
    十二月九日这天,朔风凛冽,滴水成冰,北平爱国青年学生,冒着严寒举行全市游行请愿。反动当局企图破坏这次行动,不仅关闭城门,且在许多学校的大门外和一些街边要冲布置了岗哨密探,严加戒备。学校当局也奉命把守,阻拦学生出入。我在扬中校友刘毓珩(清华学生会主席,后改名陈其五[4])的引导下,也积极参加了“一二。九”游行。我们在得到北平学联通知后,就连夜忙着准备好院旗、标语、传单,组织交通队,纠察队,推选葛林[5]、孔繁瑾同学领队指挥,一夜难眠,怀着抗日救国的激情来迎接战斗的黎明。天还没有大亮,学校就被军警包围了。幸亏平大法商学校的学生来接应,我们便冲出校门,奔向街头,参加到游行队伍中去,沿途陆续有平大工学院]医学院的学生队伍加入,汇成一股巨大的洪流,领队的同学高举“北平大学学生请愿”大旗,我们六人一排手挽着手,雄纠纠气昂昂地唱着《毕业歌》“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高呼口号向新华门迈进,当我们的队伍刚到东四大街路口时,就被军警拦住,他们突然挥起棍棒,舞起大刀,向我们砍来。有的同学见女同学被打倒了,被打伤了,被抓了时,立即掏出事先备好的自卫石灰包,向军军警脸上洒去,把他们眼睛迷住了,这才冲过去。各校的学生沿途与军警展开了多次搏斗,在“冲呀!”“冲呀!”的怒吼声中,冲破了道道封锁,终于陆续汇集在新华门前。这天新华门紧闭着,数百名军警手持刀枪。架着机枪,面对要求抗日的爱国学生们,杀气腾腾,如临大敌。这激起了同学们无比义愤和怒火,大家要求北平当局何应钦接见,这时广场上数千名学生高举大旗,挥舞着标语。高唱救亡歌曲“----枪口对外,齐步向前---永作自由人-----”,同学们推出了代表,提出反对成立防共自治委员会,反对对日妥协、不抵抗政策、反对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等六项要求。并强烈要求何出来与学生见面,斗争坚持到中午,何的秘书才出来说何不在北平。何慑于抗日怒潮,事先己躲到小汤山去了。在“打倒卖国贼”的呼声中,这个秘书灰溜溜地缩了回去。
    请愿无效,为了表达抗日救国的愿望,指挥部决定改请愿为示威游行,决定由新华门出发到天安门集合。没途队伍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我们还不断散发传单,向群众宣讲抗日救亡的道理,,深得群众的支持和鼓励。当队伍的前锋进入王府井大街时,一场更加严重的冲突爆发了。东交民巷有日军出动,没途己架起了机枪,反动当局以为游行队伍要去冲击日本使馆,急忙调来大批军警,开来救火消防车横列街头,作为防御工事。在王府井南口布置了一道严密的封锁线,军警手持水龙、大刀、木棍,虎视忱忱地准备对付手无寸铁的爱国学生,并打开水龙头向同学们喷射,数九寒天,冰冷的水柱像一把把尖刀似的扎在同学们的脸上、身上。走在前面的领队、纠察队全被水浇透了,身上的棉袍变成“冰袍”,身上、地上,冰渣哗哗作响。经过半个小时的搏斗,游行队伍还是被打散了,---一些同学当场被捕了,受伤的有三四十人,鲜血直流-----在激烈搏斗的现场,遍地晶莹的冰块渗透着爱国同学的斑斑血迹。我们从早晨五、六点钟开始一直战斗到午后四点,虽然寒冷、饥饿、疲乏交相侵袭,但当时我们只有一个信念,就是坚决斗争救亡图存,敦促国民政府立即全面抗战。
    暮色降临,为了保存力量,避免不必要的牺牲,指挥部把被冲散的队伍汇集起来后,传达了北平学联决定,从次日(十日)起实行全市罢课。我们怀着高昂的斗志,准备迎接一二。一六[6]更大规模的示威游行。
    12月9日这天,北大的许德珩、中大的吴承任等进步行教授也参加了请愿游行。中国人民的好友斯诺夫妇也来参加了游行,还拍下了不少爱国同学们英勇斗争的照片。

    本文注释:1。2。现已证实 “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是在当时的中共河北省委属下的“中共北平临时委员会”直接领导、发动的。主要成员是,临时市委书记谷景生;组织部长彭涛;宣传部长周小舟;河北省委特派员李常青。(据薄一波《怀念战友谷景生》12-15页1期2005《百年潮》)3。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号召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4。陈其五(1914--1984)安徽巢县人.原名刘毓珩.1935年参加一二。九爱国运动.1938年加入中共。曾任新四军四师宣传部长,三野宣传部长兼新华社华东前线总分社社长.。建国后,任华东局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兼市文联副主席.。1962年蒙冤.,1976年平反后,任上海中共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副主任. 1938年2月,派他前往国民党卫立煌部做地下工作时改名陈其五。5。葛林(1915-)山东日照人。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离休干部,现居北京。1934年入团1936年转党。曾就读于平大女子文理学院数理系,后转外文系,参加过“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七七事变后在“首都平津学生救亡团”,曾到皖、鄂宣传抗日。后协助以宋庆龄、宋美龄、邓颖超等为理事的“战时儿童保育会”自武汉护送250名难童到香港“战时保育院”。1939年夏到昆明转入西南联大外语系四年级求学,1940年夏至1949年在中共南方局领导下做地下工作,建国后在中央党校任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任英美研究室主任,中国作协会员,曾选编《欧美古典作家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二十世纪文学评论》等。 6. 一二‧一六运动是一二‧九运动的继续。国民政府非要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向日本妥协,而举行第二次更大的游行,参加者将近10000人,他们先后汇集在天桥和正阳门前举行群众大会,国民党只得宣布延期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在示威运动中,学生300余人被打伤,14人被捕,使风潮延及广州、上海、南京等十城市,且因学生拟强行至南京请愿,当局不得不宣布南京、上海、武汉实行戒严。

图片说明:

1。作者青年时代;

2。作者盛如由她的孙女丹枫搀扶着前来祭奠盛延祺(白沙)烈士。

    作者盛如简介: 1918年(民七)1月18日生于仪征天宁寺侧盛家老宅。她的父亲盛延祺(白沙)是两岸都载入史册的辛亥革命烈士。她们家有四个孩子:大姐贞德、大哥盛华,她后面还有个小弟潮州,目前她是其中唯一的健在者。她生性聪慧(她二叔盛成所著《我的母亲》中谈及),在扬中读完初、高中后,于1934年考入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数理系,1937年七七事变,学校迁至西安组成西北联大,她在那里读完大四后,获最后一届平大理学士文凭。并派送到四川大学任中英庚款研究助理员,后长期从事教育工作。1956年到扬州师院数学系执教(现该校并入扬州大学)任代数教研组副组长、系务委员、院务委员等。1973年到扬州教育学院任教,曾任院务委员、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并先后评为讲师、副教授。曾编写《中学代数教材教法》、《中学数学教学法通论》等教材。同时在《数学通报》等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1977年获扬州教育战线先进工作者荣誉奖状。1957年加入九三学社,曾任九三扬州市委副主委兼秘书长, 1984年担任扬州市政协常委。为扬州市九三学社的自身建设和发展以及协助所在单位教育学院改善教学条件,贯彻有关知识份子政策做了许多工作。特别是她经常认真深入调研,了解社情民意,通过政协渠道和提案的方式充分发挥参政议政的作用。1986年加入中共。做为一名中共、九三的交叉党员,她意识到自已政治使命更重了,工作也更加勤奋了。她退休后,仍担任九三扬州市委顾问和市政协“政协之友社”理事。九三的成员反映,她人退心不退,特别在腿部受伤,长期患病以后,她仍然关心九三市委的建设,对来探望的九三市委干部予以勉励和期望。她于抗战期间和江都名士(同盟会员,南社诗人,安源煤矿创始人)李寿铨之子清华学子,后任江苏省文史馆馆员的李维扬先生结为伉俪,目下子女和第三代都正在各自的岗位为振兴中华而作着奉献。(盛胜供稿)


电话:0514-83425100 13852160514 论坛管理13852773375 info@0514.net
Copyright© 1998-200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仪征风情网站 苏ICP备05004294号

仪真来往几经秋 风物淮南第一州
山势北来开壮观 大江东下峙危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