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回到首页 | ![]() |
仪征概况 | ![]() |
仪征地图 | ![]() |
仪征名人 | ![]() |
仪征掌故 | ![]() |
仪征文章 | ![]() |
仪征名企 | ![]() |
仪征特产 | ![]() |
仪征网友 | ![]() |
![]() |
|
作者 盛如
“读书不忘革命,革命不忘读书”。是孙中山生前接见在海军学校学习并从事革命活动的盛延祺(白沙)的赠言。盛延祺(白沙)加入中山先生统率的护法海军,并为捍卫先生神圣护法宗旨和护法海军的尊严而奋斗并献出宝贵的生命。孙中山当年的赠言己成为盛延祺(白沙)烈士的家训并代代相传,盛如女士和她的哥哥盛华都曾在求学时期就投身革命洪流,后来先后加入党的行列,为振兴中华而作出奉献。
1934年,我就读于国立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当时,日寇继“九一八”事变侵占我东北后,又把魔爪伸进关内,妄想吞噬整个华北乃至全中国。国土一天天沦丧,亡国奴的命运就在眼前。蒋介石政府却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对内坚持反共,镇压抗日;对外妥协退让,更加助长了日本侵占华北的野心,形势越来越紧急。 本文注释:1。2。现已证实 “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是在当时的中共河北省委属下的“中共北平临时委员会”直接领导、发动的。主要成员是,临时市委书记谷景生;组织部长彭涛;宣传部长周小舟;河北省委特派员李常青。(据薄一波《怀念战友谷景生》12-15页1期2005《百年潮》)3。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号召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4。陈其五(1914--1984)安徽巢县人.原名刘毓珩.1935年参加一二。九爱国运动.1938年加入中共。曾任新四军四师宣传部长,三野宣传部长兼新华社华东前线总分社社长.。建国后,任华东局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兼市文联副主席.。1962年蒙冤.,1976年平反后,任上海中共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副主任. 1938年2月,派他前往国民党卫立煌部做地下工作时改名陈其五。5。葛林(1915-)山东日照人。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离休干部,现居北京。1934年入团1936年转党。曾就读于平大女子文理学院数理系,后转外文系,参加过“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七七事变后在“首都平津学生救亡团”,曾到皖、鄂宣传抗日。后协助以宋庆龄、宋美龄、邓颖超等为理事的“战时儿童保育会”自武汉护送250名难童到香港“战时保育院”。1939年夏到昆明转入西南联大外语系四年级求学,1940年夏至1949年在中共南方局领导下做地下工作,建国后在中央党校任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任英美研究室主任,中国作协会员,曾选编《欧美古典作家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二十世纪文学评论》等。 6. 一二‧一六运动是一二‧九运动的继续。国民政府非要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向日本妥协,而举行第二次更大的游行,参加者将近10000人,他们先后汇集在天桥和正阳门前举行群众大会,国民党只得宣布延期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在示威运动中,学生300余人被打伤,14人被捕,使风潮延及广州、上海、南京等十城市,且因学生拟强行至南京请愿,当局不得不宣布南京、上海、武汉实行戒严。 图片说明: 1。作者青年时代; 2。作者盛如由她的孙女丹枫搀扶着前来祭奠盛延祺(白沙)烈士。 作者盛如简介: 1918年(民七)1月18日生于仪征天宁寺侧盛家老宅。她的父亲盛延祺(白沙)是两岸都载入史册的辛亥革命烈士。她们家有四个孩子:大姐贞德、大哥盛华,她后面还有个小弟潮州,目前她是其中唯一的健在者。她生性聪慧(她二叔盛成所著《我的母亲》中谈及),在扬中读完初、高中后,于1934年考入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数理系,1937年七七事变,学校迁至西安组成西北联大,她在那里读完大四后,获最后一届平大理学士文凭。并派送到四川大学任中英庚款研究助理员,后长期从事教育工作。1956年到扬州师院数学系执教(现该校并入扬州大学)任代数教研组副组长、系务委员、院务委员等。1973年到扬州教育学院任教,曾任院务委员、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并先后评为讲师、副教授。曾编写《中学代数教材教法》、《中学数学教学法通论》等教材。同时在《数学通报》等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1977年获扬州教育战线先进工作者荣誉奖状。1957年加入九三学社,曾任九三扬州市委副主委兼秘书长, 1984年担任扬州市政协常委。为扬州市九三学社的自身建设和发展以及协助所在单位教育学院改善教学条件,贯彻有关知识份子政策做了许多工作。特别是她经常认真深入调研,了解社情民意,通过政协渠道和提案的方式充分发挥参政议政的作用。1986年加入中共。做为一名中共、九三的交叉党员,她意识到自已政治使命更重了,工作也更加勤奋了。她退休后,仍担任九三扬州市委顾问和市政协“政协之友社”理事。九三的成员反映,她人退心不退,特别在腿部受伤,长期患病以后,她仍然关心九三市委的建设,对来探望的九三市委干部予以勉励和期望。她于抗战期间和江都名士(同盟会员,南社诗人,安源煤矿创始人)李寿铨之子清华学子,后任江苏省文史馆馆员的李维扬先生结为伉俪,目下子女和第三代都正在各自的岗位为振兴中华而作着奉献。(盛胜供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