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回到首页 | ![]() |
仪征概况 | ![]() |
仪征地图 | ![]() |
仪征名人 | ![]() |
仪征历史 | ![]() |
仪征文章 | ![]() |
仪征论坛 | ![]() |
仪征特产 | ![]() |
仪征网友 | ![]() |
![]() |
|
厉以宁 仪征人的骄傲
厉以宁教授现任九届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主同盟副主席,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中方委员、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中方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经济学评议组成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等职。 厉以宁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经济学家,对于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厉以宁教授在对中国以及其他许多国家经济运行的实践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非均衡经济理论,并运用这一理论解释了中国的经济运行。厉以宁从中国经济改革之初就提出用股份制改造中国经济的构想。这一构想包括用股份制改造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乡镇企业以及其他所有权不明晰的企业。他的这一理论与政策主张在中国经济改革与实践中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因此理论界与政策制定者广泛接受。他的理论与政策主张促进了中国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可以说,他的理论与政策主张对中国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而又重要的影响。 厉以宁因为在经济学以及其他学术领域中的杰出贡献而多次获奖。其中包括中国经济学界的最高奖“孙冶方经济学奖”、“国家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证书”、“金三角”奖,国家教委科研成果一等奖,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奖(最高奖)等。他曾多次被邀请到国内外多所大学与科研机构演讲。 诗人厉以宁 以下是《厉以宁词一百首》第一首词: 相见欢 桨声篙,影波纹,石桥墩,蚕豆花开一路水乡春。 长跳板,小河岸,洗衣人,绿裤红衫都道是新婚。 好一幅秀美的江南水乡风情画:不仅意境悠远,而且恪守词律。更令人惊奇的是,此词作于1947年,当时他还是一名十多岁的中学生。 厉以宁的诗词,既是历史的烟云,又是他生活的浪花。一百首词,整整跨越了半个世纪。它是厉以宁五十年个人经历的写照,同时也反映了五十年间国家的、社会的变化。他写童年,写上学,写大学毕业,写投身革命,写恋爱,写结婚,写获子,写下放,写成功的喜悦,写挫折的痛苦,写历史的转折,写宏伟的蓝图……可以说,它是一部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交响曲。然而,这一切都出之以清新、典雅的诗的语言,传统笔墨与时代气息结合得那么自然和谐,新而不俗,陈而不迂,没有丝毫“旧瓶装新酒”的痕迹。这确非凡手所能及。 试看他这样写初上革命征途的满怀豪情: 南歌子 山溪,1950 飞沫银花屑,寒光白刃锋,劈开峻岭几多重,万里云天尽在碧波中。 岁月无穷日,清流自向东,春来借得一帆风,四海三江何处不相通。 他这样写同窗之情: 天仙子 送赵辉杰同学去兰州,1958 把手送君西北去,莫问边城睛或雨,祁连山下过春风,休犹豫,请记取,塞上也能飘柳絮。 人世悠悠长几许,往事只当初写序,黄河润笔著新篇,惊人语,千万句,留待他年杯酒叙。
鹧鸪天 中秋,1963 一纸家书两地思,忍看明月照秋池,邻家夫妇团圆夜,正是门前盼信时。 情脉脉,意丝丝,试将心事付新词,几回搁笔难成曲,纵使曲成只自知。 他这样写十年动乱中的心情: 破阵子 昌平北太平庄,1968 乱石堆前野草,雄关影里荒滩。千嶂沉云昏白日,百里狂沙隐碧山,此心依旧丹。 隔世浑然容易,忘情我却为难。既是三江春汛到,不信孤村独自寒,花开转瞬间。 他这样写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形势: 木兰花 校园初春,1978 湖边残雪风吹去,墙外麦苗青几许,一行燕子报春来,小径花丛闻笑语。 黄昏忽又潇潇雨,乍暖还寒何足虑。隆冬已尽再难回,历史无情终有序。
一生从事经济学研究的厉以宁,何以对诗词情有独钟?厉以宁说:他对诗词的兴趣,是在中学时代培养起来的。四十年代,他先后就读于上海南洋模范中学、扬州震旦中学,都是海内著名的学校,不但重理,而且重文,造就许多优秀人才。厉以宁的中学语文老师擅长诗词,在他们的诱导和影响下,厉以宁很早就开始学写诗词,后来成为终身爱好。 有记者问厉以宁:“钱学森、杨振宁和李政道等大科学家,都曾谈到科学与艺术互相渗透的关系。你觉得,中国诗词对你的经济学研究产生过什么影响?” 厉以宁说:“很难说有什么直接关系。但是诗词对一个人的人生修养,确实有非常大的潜移默化作用。一首好诗,往往可以影响人的一生。做诗填词,可以修身养性,抒怀遣兴,培养人的高尚情操和广阔胸怀。”由此感到,现在中学生的“营养”过于单一,文学知识太差,这对于一个人的全面成长是很不利的。 写于1996年的《风桥》七绝两首: 其一 熙熙闹市石桥边,画意诗情已荡然,空有寒山名寺在,钟声再不似当年。 其二 钟声何必似当年,新事新风闹市前,若是乡民皆菜色,诗人能不带愁眠? 这就有点经济学家的味道了。一般诗人只能慨叹寒山寺前成为熙熙闹市,缺少了“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诗情画意。可是经济学家兼诗人的厉以宁,却从这里的变化中看到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农村带来的繁荣。即使让唐人张继再生,他也会从“诗意”与“生意”中宁取后者的。这就不同于一般的吟风弄月,而带有鲜明的时代感了。 1996年写于广西靖西旧州的七律: 争说边城多秀丽,果然平地起峰峦。 论意境、气韵、功力,堪称压轴之作。 厉以宁教授著作目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