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回到首页 | ![]() |
仪征概况 | ![]() |
仪征地图 | ![]() |
仪征名人 | ![]() |
仪征历史 | ![]() |
仪征文章 | ![]() |
仪征论坛 | ![]() |
仪征特产 | ![]() |
仪征网友 | ![]() |
![]() |
|
乡村师范教育先驱黄质夫
1、不仅是坐而言的人,还要是起而行的人。 2、对于各种基本知识应有充分的修养。 3、体格健全,能耐劳苦;品格高尚,堪做乡民的表率。 4、有各种应用常识,且明白教育原理及近代社会的趋势。 5、对于本身的职业,有浓厚的兴趣,肯认定他的职业是终身的职业。 6、长社交,能得各方面的助力。 7、了解乡村社会情形,熟知农民习性,安于乡村生活,视改造乡村为最有乐趣的事业。
抗日战争爆发前夕,他又根据民族危机迫在眉睫的新形势,提出全面进行精神、体格、生产、特殊技能、社会服务训练的主张,指出:“非有精神训练,不足以激发民族意识;非有体格训练,不足以担当大任;非有生产训练,不足以建设国家;非有特殊技能的训练,不足以应付垂危的时局;非有社会服务的训练,不足以领导民众。”他在贵州师范撰写的《我是师范生》歌词中说,“我是师范生,热血满腔,做人做事,至大至刚,丝毫无愧俯仰。学有专长,当仁不让,献身教育,造福边疆,赫赫英雄我首创”,也正体现了他的办学思想。他尤其注重道德品质和专业思想的教育,认为德育是“五育”的核心,是办学的方向和方略所在。他在历任校长任上,都亲自抓德育,规定“校长负训导上的最高责任”,并制订各个年级的具体要求和实施方案,循序渐进,严格执行。德育内容有“爱国报国,求实苦干,献身乡村,文明礼貌”等;抗战期间,更把爱国主义列为思想品德教育的首位。在智育等方面,除基本文化课和教育专业课外,增设农业常识、工艺常识、医卫常识、手工劳动、音乐、美术等课程,所有课程均严格考核。栖霞乡师规定学生须学会一二种乐器,毕业考试前出现秉烛夜弹、校园乐声悠扬的情景。学生还将课外活动视作第二课堂,引导学生开展绘画、音乐、读书、作文、冬泳、园艺、标本采集等活动,举行国语(普通话)演讲、书法、美术、歌咏、专题辩证比赛等,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发展才能。黄质夫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为此提出一系列主张,体现了“知行合一”思想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和创新,经过各所乡师的实践,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黄质夫还提出“专业训练与生产劳动训练并重”的主张;他重视选聘优秀教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他在其所主持的四所乡师中均实行科学化的严格管理;他甚至提出把学校办成改造乡村的中心的主张并付之实践。学校社会化、社会学校化的教学实践,使栖霞乡师在当时取得众所瞩目的办学成果,一些知名人士指出栖霞乡师是“乡村改造的先锋”、“乡村改造的开拓者”,栖霞乡师和后来的贵州师范的实践为乡村教育事业开辟了新境界,谱写了现代教育史的新乐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