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欣赏《战地新歌》!

回到首页 仪征概况 仪征地图 仪征名人 仪征历史 仪征文章 仪征论坛 仪征特产 仪征网友

 

第一位和亲公主——仪征刘细君

悲愁歌

作者:刘细君(西汉)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
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旃为墙,
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
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这首《悲愁歌》被誉为“边塞第一诗”,见于《汉书》,作者刘细君 ,西汉江都国公主。西汉江都国范围约为今仪征、扬州、江都、高邮区域,刘细君祖陵——江都王刘非之墓,位于仪征市新集镇庙山村。

    公元前122年前后,也就是汉武帝元狩元年前后,刘细君出生于江都国(约为今仪征、扬州、江都、高邮区域)。其高祖刘恒(公元前202——公元前157年),即汉文帝,吕后死后,他以代王入为皇帝,执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减轻地税、赋役与刑狱,使农业生产有所恢复和发展,同时削弱诸侯势力,以固中央集权。其曾祖刘启(公元前188年——公元前141年),即汉景帝,继续执行“与民休息”的政策,改田赋十五税一为三十税一,也进行“削藩”,平定吴楚七国之乱,把诸侯王任免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王国行政由中央所任官吏处理,从而巩固了中央集权。史家将文帝、景帝统治并称为“文景之治”。细君的祖父刘非与汉武帝刘彻为同父(即汉景帝刘启)异母之兄弟,长刘彻12岁。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立为汝南王,次年封为江都王,国都广陵(今扬州)。平定吴楚七国之乱时,刘非年方15岁,他奋勇参战,屡立战功,前后守江都27年。守江都时,刘非采纳江都相董仲舒提出的“独尊儒术”等一系列治国方略,不仅一改过去王室成员狂妄骄奢、不轨图谋,而且尽守臣职,忠君效祖。汉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十二月病故,终年41岁。 其陵墓位于仪征市新集镇庙山。

    刘非之子刘建,即细君之父,嗣为江都王。刘建从小在王宫长大,养尊处优,放荡不羁,父死后,他认为江都国就是他的天下,更加为所欲为,特别严重的是,他联络不满朝廷的刘安等人,企图谋反。丞相府长史在他的住处查出了武器、印玺、绶带、使节和地图等准备反叛的大量物证,立报汉武帝。武帝阅了奏章,遂派掌管王室亲族事务的宗正和掌管刑狱的廷尉前往广陵查办。刘建情知罪不可赦,遂于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以衣带自缢身亡。

    父死时,细君尚幼,赦无罪。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刘彻登基,他反对和亲匈奴的政策,决心用武力北征,结果未能征服。当时,汉、匈两族的边陲有30多个大小不等的王国,大多为匈奴所控制,只有乌孙国(新疆伊犁河南南源特克斯河畔一带,时有人口60万,拥兵近20万,是西域诸国中最强大的王国)敢与匈奴抗衡,而愿与汉朝来往。可由于交通不便,彼此之间缺少了解。知悉西域情况的张骞便向汉武帝建议,用厚礼联络乌孙,同时与乌孙和亲,结为兄弟,共同对付匈奴。武帝听了极为赞赏,当即派遣张骞为中郎将出使乌孙。

    张骞奉命到达乌孙国后,受到隆重礼遇,他向乌孙国王昆莫说明汉天子愿与乌孙结盟和亲之意,昆莫听后特地召集大臣议论此事。结果是,先派使者携带几十匹良马作为礼品,随同张骞至长安向汉皇答谢,并了解中原的实况。乌孙使者到了长安,看到的是雄伟壮观、富丽繁华的景象,使他们羡慕不已。回国后,使者向国王昆莫禀告了在长安看到的一切,如山川如何壮丽,建筑如何雄伟,物产如何丰富,商业如何繁荣,文化如何发达,人物如何俊美等等。昆莫听后决定接受张骞提出的结盟和亲的建议,当即派遣使者带马千匹作为礼聘来到长安,向汉武帝提出联姻的要求,表示永结友好。武帝听了来使的陈述,同意联姻,并决定由堪此重任的江都公主刘细君出塞。

    汉武帝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送嫁那一天,朝廷派了随从官员、乐队、杂工以及侍女等数百人,带着大量金银珠宝、绫罗绸缎等陪嫁妆奁,簇拥着细君向西进发。一路上浩浩荡荡,旌旗蔽日,鼓乐喧天,十分壮观。

    为了迎接汉朝公主的到来,乌孙国王忙得不可开交,他在国都大路两旁,布置无数官民演奏胡乐,载歌载舞,以隆重礼仪表示欢迎。公主到后,国王便按乌孙国的风俗,举行隆重的婚礼。婚后,乌孙国王昆莫猎骄靡立她为右夫人,即正位夫人。

    嫁到乌孙国,由于语言不通,加之吃的、住的、穿的、用的都与汉族不一样,细君很不适应。可她想到嫁给乌孙国是为了和亲,事关大汉疆陲的安宁,不能辜负朝廷的厚望,心境也就渐渐平静下来。不久,匈奴得知汉朝和乌孙国联姻的消息,大为震惊,为了笼络乌孙,抗衡汉朝,也向乌孙昆莫送来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子,作为左夫人。细君深知匈奴的用意,她凭借右夫人的身份和聪明才智,言行得体,不卑不亢,与之和睦相处,不仅赢得了昆莫的宠爱,也赢得了左夫人的敬重。

    细君嫁给乌孙国后,随境入俗,加之她知识渊博,通情达理,深受宫廷内外的崇敬和爱戴。然而,一个年轻貌美的大公主,内心深处也不是没有人之常情的。特别是远离故土,语言不通,生活不习惯,而写出了千古不朽的思乡之曲。她写道:“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据说,这首思乡之歌传到长安,连性格刚强的汉武帝也为之感动,他一方面常派使节携带锦绣帷帐、美味佳肴等物品前往乌孙慰问,一方面勉励她安心边塞,与昆莫和乌孙人民和睦相处,不负王命。然而按古代乌孙的风俗,国王死后,年轻的王后必须嫁给王室子孙为妻。因此,昆莫决定,在他生前将细君嫁给继承他王位、年纪与细君相仿的孙子岑陬军须靡。这个不合汉家传统礼仪的决定,无疑使细君忐忑难决,她未立即表态,只是说:“容妾思之。”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她上书武帝,陈述昆莫的决定和自己的心情。武帝接书后,内心也很同情,为了国家西陲的安宁,他回信说:“望以国是为重,随从乌孙国俗,”收到武帝的回信,细君便向昆莫表态:“愿听安排。”结果在昆莫的主持下,细君与其孙岑陬军须靡举行了婚礼。不久,昆莫病故,军须靡继承王位,汉、乌两国友好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与发展。细君和军须靡生有一女,名少夫。公元前87年,细君病逝乌孙。

    细君是汉家的一位公主,为了民族的团结、国家的安宁,她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后人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形式来纪念她,都是不为过分的。

    民国初年,仪征籍著名国学大师刘师培曾满怀激情地写了一首七律,题为《乌孙公主歌》,表达了家乡人民对细君的深切缅怀,歌云:

胡筝拨怨黄金徽,
尘毂凝香纰 帏。
镜里青鸾知惜别,
歌中黄鹄宁羁飞?
狼望春花雪絮积,
龙堆秋草阳晖稀。
到此应输青冢骨,
芳魂犹共  环归。

1、本文发表在《新疆经济报》2003年1月15日,本站略作删改。

2、细君家世和出嫁乌孙国的史实,详见《汉书》和《资治通鉴》。

3、细君病逝不久,楚王戊的女儿解忧公主,慨然赴乌孙,与岑陬结合。两位公主的联姻,使汉与乌孙的关系日趋亲密。公元前72年冬,匈奴进攻乌孙,乌孙王和解忧公主一起上书汉朝,请求出兵增援。汉朝接乌孙王和解忧公主的信后,立即派出15万骑兵北渡大漠,与乌孙5万骑兵联合,夹击匈奴。匈奴遭到出其不意的突袭惨败北逃,小王以下男女四万余口被擒,大大削弱了匈奴的实力,减轻了其对丝路的骚扰。

4、据民间传说,从江都国出发至长安的途中,刘细君行至安徽灵璧时,曾停车驻马,手抚巨石回首故乡,久久不忍离去,以致在石壁上留下了深深的手印。这手印后来经匠人摹刻,被称为“灵璧手印”。元代诗人钱惟善曾著《灵璧手印篇》纪其事,诗前序云:“汉以江都王女细君嫁乌孙王,女过灵璧,尝扶于石,后人镌石为模,腕节分明,故述其事而为之辞。”诗中更有“万里穷愁天一方,曾驻鸣镳倚灵璧”、“灵璧亭亭立空雷,石痕不烂胭脂节”等句,真实地反映了刘细君的思乡之情。

5、2005年新疆伊宁市汉家公主纪念馆开馆,我市新集镇领导代表刘细君家乡人民,前往参加开馆仪式。

6、2007年3月23日,伊宁市政府办党总支书记杨依江一行访问我市。详情

7、2007年7月26日,我市韩兰芬副市长一行在伊宁市副市长顾国华陪同下参观汉家公主纪念馆。

 

   

 

从位于仪征市庙山的江都王刘非墓西侧 西团山(王陵的妻妾陪葬墓)中出土的部分文物

相关链接:孙庆飞考古专辑——庙山考古记


电话:0514-83425100 13852160514 论坛管理13852773375 info@0514.net
Copyright© 1998-200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仪征风情网站 苏ICP备050042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