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隆重推出每周一歌!

  帐号: @0514.net 密码:

回到首页 仪征概况 仪征地图 仪征名人 仪征掌故 仪征文章 仪征论坛 仪征特产 仪征网友

   孙庆飞简介:仪征市文化局原文博股股长,民进仪征文化支部原主任,几十年来,潜心考古事业,主持了许多考古发掘工作,同时,笔耕不辍,佳作不断。退二线后,仍关心文化事业,为仪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而努力,赢得好评。

联系孙庆飞


   庙山考古记目录

   庙山考古记第一章 庙山的考古发现与文物

   庙山考古记第二章 刘非其人其事

   庙山考古记第三章 董仲舒其人其事

   庙山考古记第四章 刘建其人其事

   庙山考古记第五章 刘细君其人其事

   相关链接:和亲公主刘细君

   盱眙大云山1号墓主人历史研究探讨

孙庆飞考古专辑

《庙山考古记》 第二章  刘非其人其事

一、自古英雄出少年

    庙山江都王陵被确定之后,许多人都在关心江都王刘非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能拥有如此庞大的墓区?从目前庙山周围所暴露古墓范围来看,此墓区东西直径约1.5公里,南北直径约4公里,其规模和范围在西汉诸侯王中亦是很少见的,所以我们必须要了解刘非其人其事。
    《史记•五宗世家》:“孝景皇帝子凡十三人为王,而母五人,同母者为宗亲。栗姬子曰荣、德、阏于;程姬子曰馀、非、端;贾夫人子曰彭祖、胜;唐姬妇曰发;王夫人儿子曰越、寄、乘、舜”。也就是说孝景皇帝有十三个儿子被封为王,这十三人分别由五位母亲所生,同一母亲所生的为宗亲。栗姬所生的儿子是刘荣、刘德、刘阏于;程姬所生的儿子是刘馀、刘非、刘端;贾夫人所生的儿子是刘彭祖、刘胜;唐姬所生的儿子是刘发;王夫人所生的儿子是刘越、刘寄、刘乘、刘舜。这就明确告诉我们刘非是孝景帝和程姬所生的儿子。汉武帝是景帝的姬子王美人所生的二儿子。当时孝景帝的王后并未生子,其母窦太后为孝文皇帝之王后,《汉书•孝文三王传》:“孝皇帝四男,窦太后生孝景帝、梁孝武王,诸姬生代孝王参、梁怀王辑”。窦太后不太喜欢孝景帝,而孝景帝即位后身弱多病,窦太后一心想让孝武王即皇位,但从景帝到在朝大臣一直不同意,所以香港拍《汉武大帝》以此为影子编造了许多故事,实际是多无历史根据的娱乐片,而国内拍的《汉武大帝》以历史为根据,介绍梁孝武王企图争帝位的情况,但多了文学上的渲染。《汉书•孝文三王传》梁孝武帝25年入朝(公元前156年),是时,尚未置太子,与孝景帝宴饮,“从容曰:‘千秋万岁后传於王’,王辞谢。虽非至言,然心内喜。太后亦然”。这就告诉我们在窦太后、孝景皇帝、梁孝武王三人共同宴饮时,梁孝武王问孝景皇帝:“在你去世后,能把皇位传给我吗?”孝景皇帝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离开了宴饮,这时梁孝武王心里很高兴,窦太后也同样高兴。照理问这样的问题,梁孝武王是犯了撤消封王之后的杀头罪,但汉景帝只量离开酒宴,未发火,所以他们母子二人十分高兴。但并不知道这是汉景帝出于形势的考虑,作了暂时忍让。汉景帝在事后进行考虑,为了巩固皇权,对自己的子女进行分封,将刘彻封为膠西王,在梁孝武王封地西北方向;刘非封为汝南王,在梁孝武王封地的西南方向,用以抑制梁孝武王的动向,这是公元前155年开春之事。
    立太子的继承决定是大事,汉景帝召集群臣议事,大臣们一致认为刘非虽有才气,但谋略文静不够,刘彻虽比刘非小,但遇事沉稳有谋略,能成大事,于是在公元前155年年底汉景帝立刘彻为太子来断绝梁孝武王企图承接帝位的妄想,窦太后知道此事心中不高兴,但亦无法可想,因为皇太子毕竟是她的亲孙子。
    公元前155年开春,由于各诸侯王国势力太大,把中央皇权不放在眼中,于是庭尉晁错提出削番政策来提高皇权,削番政策主要是削减诸侯王的封地,提高诸侯王对中央政府的税赋。政策一出,这些诸侯王本身就知道窦太后有心让梁孝武王继皇位,而梁孝武王也事先同这些诸侯王有过联络,所以梁孝武王按兵不动,七国造反形成,胶西王即由此向西绕过梁王封地,遭遇周勃与太子刘彻的军队阻击被击败,于是太子刘彻和周勃率军穿过梁王封地从后面截断了吴楚大军退路,吴楚大军向西,遭遇到汝南王刘非的阻击不能够前进。《史记•五宗世家》:“江都易王非,以孝景帝前二年用皇子为汝南王。吴楚反时,非年十五,有才力,上书愿击吴。景帝赐非以军印,吴已破,徙为江都王,治吴故国,以军功赐天子旌旗”。这一段明确告诉我们,刘非抗击吴楚之乱时,只有十五岁,并且有文才又勇武,景帝十分宠信他,直接封他为大将军,领兵出击,取得抗击吴楚之乱的胜利,自古英雄出少年,一位年轻勇武的将军,驰骋于激烈战场,是何等威风,所以景帝前元三年底将刘非封为江都王,并又赐他天子旌旗,治理原来吴国的大片土地,是何等的荣耀,这在当时诸侯王中,只有刘非有如此殊荣。

二、经营江都国,东方首富

    刘非当了江都王,江都王的治理范围约在现在淮河以南,河南、安徽两省东部,江苏省淮河以南地区,浙江省北部地区,其境内有铜井古铜矿冶炼基地,东部沿海可煮盐,有长江沿岸的水陆交通便利,还有森林、马鞍山的铁矿,是东方的富庶之地。汉武帝刘彻对这大片土地也是十分重视的,登位不久,就指定董仲舒为江都国丞相,帮助治理国家。《史记•五宗世家》:“非好气力,治宫观,招四方豪杰,骄奢甚”。告诉我们刘非有四个特点,好勇武,有勇力;喜欢搞建筑,特别是宫殿建筑;广揽人才,文略武功人才他均要吸收过来;为人比较骄狂,生活奢侈。他有这四大特点,特别是前三点,对诸侯王国的治理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当时的江都国为东方首富,在诸侯王中也是强大者。
    江都国都城是什么样子?目前还很难知道。由于是管理的吴故地,而吴王刘濞当吴王时,很明确“都广陵”,这个广陵在什么地方?还是一个谜。据目前所知六合境内有一处吴王城遗址,但是这个遗址范围很小,达不到都城的规模,从地面遗迹看,应是春秋时期的一座小城,同汉代有很大一段历史距离。扬州地面考古走上了弯路,认为平山堂一带高地是广陵城,但从地势、地形上看也不具备都城的条件,那么一个狭窄的地带,攻、守、交通都不方便,吴王刘濞不是一个笨蛋,怎么敢凭此去造反呢?我们不能因出土一块有文字的“广陵中殿”石刻,就定平山堂一带为广陵故城,说不定这一石刻是墓葬之物也是有极大可能性的,古广陵城在何处?今天只能从考古发现来作一个大致的分析。
    广陵故城应在丘陵地带,这要首先肯定。因为汉代的城市从历史发展来分析,大多在丘陵地区,易守难攻。广陵故城规模庞大,从西汉荆王到东汉,一直是诸侯王国都城,不断营建时间达四百年之久,比之唐朝时间都长。从目前发现的诸侯王陵来看,从高邮天山到邗江甘泉山、双山,到仪征的新集庙山,形成一个半圆形包围圈,广陵故都应在这个包围圈的西边才对,因为从春秋开始,墓葬均在城外,从墓葬的暴露地点去分析城的方向应是比较科学的,而平山堂只有可能是广陵故城的一个很小部分。所以广陵故城应在现在仪征的大仪、陈集、刘集镇和高邮的天山镇方向去寻找,鲍照写的《芜城赋》也在这一带范围之内,后来城市向平原地区发展,这同丘陵山区缺水,容纳不了多少人口有很大关系,所以这荒城有很大可能为广陵故城,寻找到广陵故城可以解决历史研究上的不少谜点,也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江都王的历史问题,因为江都王在位26年,物阜人丰,城市规模是经济发展的象征,找到广陵故城,我们才可以了解到汉广陵的扬州文化总体面貌。
    江都王的富有与骄狂,我们可以从他与董仲舒的一段对话来了解。《汉书•董仲舒传》:“王问仲舒曰越王勾践与大夫泄庸、种、蠡谋伐吴,遂灭之。孔子称殷有三仁,寡人亦以为越有三仁,桓公决疑于管仲,寡人决疑于君。仲舒对曰:臣愚不足以奉大对,昔闻鲁君问柳下惠,晋欲伐齐如何?柳下惠曰不可。归而有忧色,曰吾闻伐国不问仁人,此言何为至于我哉!徒见问耳,且犹羞之,况疫诈以伐吴乎?繇此言之,越本无一仁。夫人仁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明其功,是以仲尼之门,五尺之童羞称五伯,为其先诈力而后仁谊也。”这一段对话十分精彩,江都王由于国力强大,有了向外扩张的野心,于是问董仲舒,说越王勾践同他的大夫泄庸、文种、范蠡三人谋划消灭吴国,结果吴国真的被灭了,孔子说商朝有商殷三仁者辅佐,我认为越国这三个大夫也是仁者。齐桓公决定疑难的事听从管仲的意见,我呢听从你董仲舒的意见。董仲舒说:我这个人很愚钝,不能同那些大仁者相比较,我听说春秋时鲁国国君问柳下惠,我想攻打齐国,可以吗?柳下惠说:不可以。回家后就十分忧愁,心里说攻打国家的事不应该问仁德礼仪的人,这话为什么国君会问我呢?突然听到问这一句话,我感到很羞愧,看来我还不是仁者。越国以欺骗的方式灭了吴国,所以越国没有一位仁者。什么是仁者?行为符合孔子的礼仪信智,不诈取奸利,明白治理国家的道理,不自我表功,所以孔子的学生,连五尺高的儿童都不会夸自己,同五伯相比,怎么可以做先欺骗人而后再讲仁义礼智之事呢!这一番说理说服了江都王刘非去掉了野心,并且称好。

三、奢侈生活,英年早逝

    董仲舒以“礼谊匡王,王敬”。董仲舒用礼仪来治理江都王国,兴利陈弊,一时民富国强。刘非对董仲舒十分敬重,而董仲舒兢兢业业,勤于政务,使刘非十分放心,刘非既收回了向外扩张的野心,也就声色犬马地尽情玩乐去了。董仲舒的重要工作就是营造宫观,包含江都王的陵宫设计与建造,各项政务均安排有序,无须多烦神。
    江都王刘非由于有了董仲舒的辅助,也放心大胆地去玩乐享受了,据野史《昭阳野史》载,刘非由于有勇力,好文采,第一喜好是围场打猎,带着军队穿梭统治下的各个郡、县丘陵山区,围场打猎,每有收获就设酒宴大肆庆贺,并奖励收获出众者,酒宴上还吟唱赋诗,有时还挥笔写字,显耀自己不单勇武惊人,还很有文采,可惜的是他的唱赋与文采未传下来,也许庙山主墓内有他书写的文字。
    第二个爱好是建造宫观殿宇,其目的是显示江都国富有如他本人的雄威,据有关史料记载,他妄图将他的都城同长安首都相比。而董仲舒精《易学》,对天文、地理研究颇深,在长安时从景帝到汉武帝每有宫殿建造与维修的大事都请教董仲舒,由董仲舒拿设计建造维修方案,确定开工日期,这一点刘非与董仲舒有共同爱好。从中可以想象当年江都王宫殿的雄伟与壮丽,所以扬州西边仪征境内的大仪、刘集、陈集,安徽的天长、余兴,邗江的扬庙、扬寿,高邮的天山,不少乡、镇、村的地名同汉代的宫殿、官名、祠庙、街道的名称有关,这绝不是什么巧合,而是一种历史文化的传承关系,研究一下,有利于汉代广陵国都城的发现。我们再研究一下汉武帝的茂陵与庙山江都王陵均是覆斗形,只是庙山比这茂陵小了许多,其它没有什么区别,刘非并且死于武帝之前,这种形制的一致也不是巧合。因为汉代帝陵和诸侯王陵仅这两座是形制一致,其它的就没有了,只有一个结论,即这两座陵墓均为董仲舒所设计,才是合理的解释,而庙山的中轴线北偏西6º,这是有意识的避开帝王的九五之尊正位而设计,颇能代表董仲舒维护帝王之尊的天命说思想。所以庙山的地下建筑规模为什么会比广陵王刘胥的墓大四倍,道理就在这里,但绝对不能超过汉武帝,否则就是谋反。
    刘非的第三个爱好就是淫乱无度,由于地方土沃民丰,财力富足,拥有这样的条件,每一个历代帝王和地方诸侯都走上骄横和淫乱无道之路,是一种历史回避不了的规律,所以刘非的这种爱好是毫不见怪之事。况且自古扬州、苏州、杭州就是出美女的地方,而这些地方又是江都王的属地,本身的条件就具备了。不少郡、县地方官为了拍刘非的马屁,寻觅美女献给他。《汉书•江都王传》载:“建为太子时,邯郸人梁纷持女欲献之易王,建闻其美,私呼之,因留不出。”也就是说邯郸人梁觅一美女想要献给江都易王刘非,他的儿子刘建听说此女长得很美,私自将美女唤入自己房中,留宿之后就不出房门了。虽讲是儿子不道德,但也证明了刘非的荒淫无度。
刘非十五岁封王,两年征战,任江都王二十六年,死时年仅44岁,这都是饮酒过度,淫乱无度所造成的结局。


电话:0514-83425100 13852160514 论坛管理13852773375 info@0514.net
Copyright© 1998-200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仪征风情网站 苏ICP备05004294号

仪真来往几经秋 风物淮南第一州
山势北来开壮观 大江东下峙危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