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运河》


《仪征运河》,巫晨著,2022年9月河海大学出版社出版,定价100元。

《仪征运河》内容简介

《仪征运河》全书三十六万字(包括图表),河海大学出版社2022年出版。

本书是了解运河入江口变迁和仪征城市发展历史的参考书,该书系统阐述了大运河入江水道(《明史》称江漕)的变迁历史,时间跨度长达两千多年。书中引用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展现了丰富的历史遗存,对春秋两汉、东晋、隋唐、唐、两宋、元、明初、明、清、晚清民国等十个历史时期运河入江水道的变迁,进行了归纳、小结;对东汉陈公塘、北宋真州复闸、明代五坝四闸等重要水运设施,进行了详细诠释;对春秋两汉邗沟水道的判断、对东晋欧阳埭水道的判断、对唐王播开七里港河依赖古河补水的判断、对北宋贾宗“开扬州古河,缭城南接运渠,凿近堰漕路”形成今入江水道的判断,推论逻辑清晰,观点新颖独到,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和支撑。

本书共有128幅图片,其中含16幅运河水道及遗存位置图,对各个历史时期运河水道及遗存点详加标注,且遗存点都是作者亲临实地确认,难能可贵,有兴趣前往探访的读者可按图索骥。书中所引史料都在正文中注明,方便查资料、写论文的读者少走弯路。

义项名:《仪征运河》,2022年河海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词条概述:《仪征运河》是河海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巫晨,该书系统阐述了大运河入江水道(《明史》称江漕)的变迁历史,时间跨度长达两千多年。书中引用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展现了丰富的历史遗存,对春秋两汉、东晋、隋唐、唐、两宋、元、明初、明、清、晚清民国等十个历史时期运河入江水道的变迁,进行了归纳、小结,是了解运河入江口变迁和仪征城市发展历史的参考书。

出版时间:2022年9月

页数:293

定价:100

开本:16

类别:交通运输史

《仪征运河》书号 ISBN 978-7-5630-7697-0

内容简介:上文

图书目录:

姚冠新 序(作者系中国大运河研究院院长,扬州大学原党委书记)

王健 序(作者系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研究员,原副院长)

顾风 序(作者系扬州市文物局原局长、大运河联合申遗办公室原主任)

冬冰 序(作者系扬州市政协副秘书长,扬州市文物局原局长、大运河联合申遗办公室原主任)

前言

第一章邗沟(春秋——西晋)

第二章欧阳埭(东晋——南朝)

第三章扬子津(隋——唐)

第四章白沙(唐——五代)

第五章真扬运河(真州复闸、真州东园)(两宋)

第六章珠金沙河(元)

第七章堰河(里河、五坝、天池、东关)(明初)

第八章闸河(外河、四闸)(明中期)

第九章外运河(清)

第十章盐河(晚清——民国)

全书总结

后记

出版背景:

笔者在各种可能的场合,不遗余力地宣传仪征运河,然而收效甚微,眼看着运河的故道和遗存在一天天的消失,深感无能为力,最为痛心疾首的是,2014年中国大运河申请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功,扬州境内有10个遗产点和6个河段入选,没有一个点是仪征的。

笔者唯一能做的,是将自己认知的仪征运河,写到书里去。

仪征运河,是中国大运河的一部分,是非常重要的入江口,如果说运河是一条龙,那么仪征就是当仁不让的龙头,在历史的长河中,运河入江口的水道不断地摇摆延伸,那是巨龙在吞江吐淮;江口的堰坝船闸,就是降龙造福的利器。仪征城区也形成了城中有河、城随河移的独特景观。城区现存的唐、宋、明初、明中、清各个时期的运河入江口水道遗存,次第南进,层级分明,恰如天然的巨大沙盘。了解水道变迁、闸坝功能、城市发展,就能感受到先辈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决心和力量,叹服我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

作者简介:

巫晨, 1961年12月出生于江苏姜堰,1982年毕业于苏州大学物理系,退休前职务仪征市政府办公室四级调研员。现为中国商业史学会盐业史专业委员会会员、扬州市阮元文化研究所研究员、扬州区划地名史料编纂专家组成员、扬州大学苏中发展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大运河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著有《阮元与仪征》《阮元仪征事》《千年古井》《仪征地下交通线》;参撰《扬州运河古镇》《诗话十二圩》《扬州长江古镇》《扬州历史地名保护名录》《扬州印记》《白沙清风——仪征先贤勤廉事略》;论文《十二圩两淮盐务总栈考》被收录《中国国家历史》第二十七期。

2014年曾以阮元家乡学人的身份,出席在韩国举行的“阮元与金正喜”国际学术交流会;参与拍摄中央电视台《中国影像方志·仪征篇》《大运河之歌》;在扬州博物馆“扬博大讲堂”主讲“风物淮南第一州”;主讲仪征电视台《仪征史话》系列节目。


  需要购书请加巫晨微信发红包,每本100元包邮,作者签名。


 

扫描二维码,微信联系站长巫晨

Copyright© 1998-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仪征风情网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