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选良种》

作者dingzhaoping 2005-11-13 发表于依旧论坛

    前一段时间去盐城工商局调研时碰到《选良种》的创作者程立同志,一起聊起了《选良种》的创作过程,回味着那个火热的年代,我们都慨然感叹时下的乐坛:糟透了!下面是程立同志的简介:

程立同志简介

    程立 男 1948年12月生 江苏东台人 大专文化 中共党员 江苏省盐城工商行政管理局助理调研员。
    1968年8月参加工作。1969年7月被挑选抽调到东台县革会文艺宣传队从事文艺创作和舞台演出。1972年底,由他创意并作词的女声表演唱《选良种》,参加全省文艺会演引起轰动,被收入国务院文化组编印的《战地新歌》第三辑,并于1975年由中国唱片社灌制唱片。
    1973年4月至1981年12月,先后在东台染织厂、造纸厂、纺织厂工作,干过机修工,当过政工干部,做过团总支负责人。1981年12月调至共青团东台县委任副书记,其间和同志们一起努力,使东台团县委被表彰为“全国新长征突击队”。1983年8月调至安丰镇任镇长。1984年9月至1986年7月到盐城工学院脱产学习管理工程专业。1991年发生特大洪涝灾害时,深入一线,沉着指挥,全镇圩堤闸站安然无恙,安丰作为全县唯一的乡镇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他个人也受到盐城市委市政府嘉奖。1991年11月,调至梁垛镇任党委书记,和一班人同舟共济,奋力拼搏,外抓招商,内抓管理,使全镇经济稳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1994年11月,调至东台工商局任局长、党组书记。八年多时间里,该同志以人为本,狠抓队伍,立足本职,服务经济,科学监管,依法行政,成功实施了“机关办公楼新建工程”、“基层所办公用房达标工程”和“职工住房安居工程”,参加盐城市“经济卫士杯”竞赛连年获奖,并被东台市委、市政府表彰为“综合先进单位”、“最佳服务单位”,还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文明行业”。1999年底,他被国家工商总局表彰为“粮食市场管理先进个人”,2001年初,被盐城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先进个人。2003年1月提拔至盐城市局任助理调研员、工商学会会长、《盐城工商》主编。

程立自述:我和《选良种》

    1971年冬,当时我在东台县革会文艺宣传队创作组工作。领导要求高,所有节目基本上都是自编自演,以此反映全县的新人新事新风貌。因此,我们的压力很大,头脑里要出作品的弦绷得紧紧的。那时,虽然大多是小节目,但作为县一级文艺团体对外演出,舞台效果挺讲究,对道具的运用也是挖空心思,红绸、毛巾、雨伞、扇子、锤子、镰刀等等,连解放军穿的军装,农民下雨穿的蓑衣也搬上了舞台。一天,正在苦思冥想的时候,突然眼睛一亮,灵感来了。在家时,经常看到妈妈用筛子筛粮,虽然筛子因谷物的大小有粗细之分,但筛子都是园园的,演员好表演,舞台形象也好,不是个很好的道具吗?我立即回宿舍,围绕筛子做文章。那时全国正在热演京剧《龙江颂》,我想,何不发扬龙江风格,将筛好的稻种支援邻近的生产队?有了这个立意,又有了好的道具,没有花多少时间,一首表演唱的唱词就出来了,简短的开头和结尾,内容在中间四段,便把它定名为《筛稻种》。拿着这个唱词去找我的老搭档——乐队的吴进明同志,我向他建议,因是农村题材,曲调最好要有乡土气息,活泼轻快,动作性强一点。老吴很投入,集中精力,一气呵成,一个晚上就把初稿拿出来了,他哼给我听,朗朗上口,很有韵味。于是我们俩一起去找当时的队领导兼导演朱华山老师,请他指正。他看了以后,很满意,积极支持,并表示这个节目由他亲自选人,亲自导演。“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大家一合计,有词有曲有演员,立即上马,边排边改。原来打算用普通话演唱,大家发现用东台方言可能效果更好,那就大胆地试,果真如此。同时把中间少量的夹白更加个性化。如“最好最好的稻种”改为“刮刮叫的稻种”,“你们看呀”改为“你来瞟瞟看”等。并将节目的名称改为《选良种》。为了使演员表演更加逼真,更加娴熟,还专门安排六名演员到农村深入生活,向农民大嫂学习。
    1972年5月,《选良种》和《编蓑衣》《缝军衣》三个表演唱以及《打铲刀》等四个小戏参加了盐城地区群众文艺创作交流演出大会,《选良种》受到很好的评价。大会《简报》以“小演唱开新花”为题,称赞《选良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使人感到异常亲切,浮想联翩,仿佛看到了滚滚稻浪。闻到了浓郁稻香。”《新盐阜报》还在显目位置刊登了《选良种》的剧照。回来后,我们没有因此而陶醉,而是继续加工,反复修改,不断提炼。虽然是一个表演唱,唱词不是很长,但也要认真推敲。如中间第一段原来“一颗一颗一颗一颗”感到这样唱也可以,但比较平,改为“一粒一粒一颗一颗”便有起伏感了。再如中间第二段原来“今天精选革命种”后来改为“今天精选优良种”,原来“狠抓革命,猛促生产”改为“备战备荒,储草积粮”,这样就更准确、更贴切了。同时对道具进行美化,筛子用精美的图案衬托,并配有一圈会黄的珠子,在灯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舞美工作人员还在舞台正中悬挂,一幅“太阳光辉照良种,颗颗良种闪金光”的风格别致的吊景,增加了整个舞台的美感。
    1972年秋,当时的盐城地区革委会政治部宣传组决定将《选良种》进一步加工后参加全省文艺会演。对我们来说,既是喜讯,又是压山,当然更是动力,借参加省会演的东风,可以进一步加工提高,这对一个小小的表演唱来说,确实机会难得。为使演唱更加精练,忍痛割爱,将中间的第四段毅然删去。为使演唱能按照“起承转合”的要求使结尾部分推向高潮,在唱词的最后又增加了“撒遍乡村万顷田,喜看稻菽千重浪。社社队队广积粮,大寨红花处处香”四句。为了使音乐更加完美,专门邀清原省曲艺团的洪流老师在现有唱词不动的前提下,重新谱曲。洪老师确是位在音乐创作上有根深造诣的专家。经他亲手斧正,终于点石成金。一位在音乐上创作颇有研究的同志说,“《选良种》在音乐价值上不失为今天的楷模。就其选定调式,确定基本乐句和节奏型上,是对苏北里下河地区民间音乐的高水准提炼。旋律明快而柔美,明亮而含蓄,一唱朗朗上口,改动任何一个音符或调整任何一小节的节奏都不是件易事。”
    1973年1月,《选良种》和盐城地区的3个小戏一同到扬州参加全省专业剧团戏曲会演,不到5分钟的节目演下来,确实引起了很大震动。会演办公室专门出了两期《简报》,大加肯定。邗江的同志称赞该节目“清新悦目,沁人肺腑,是一幅绚丽的丰收画卷。”南通的同志赞扬该节目“歌词朴实生动,曲调明快动听,动作洗炼形象,造型干净优美,极富艺术感染力。”省和南京市十多家新闻媒体起要我谈创作体会,幸亏出发前准备了一篇稿子,《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面对那么多记者,我,一个二十五六岁的青年也算见了大世面。《新华日报》报道该节目“给文艺舞台带来新气象”。专业团体、业余爱好者纷纷前来学习取经,扬州这样一个中等城市,几天之内,大小日杂商店筛子全城买光。许多同志不解地说:“想不到啊,小小《选良种》,引起这么大轰动!”1974年1月13日,《新华日报》第四版全文刊载了该节目。同年5月国务院文化组文艺创作领导小组编印的《战地新歌》第三集又将其全文刊登。1975年中国唱片社又将此歌灌制成胶木唱片,在全国发行。1991年6月,江苏人民广播电台和东台市委市政府联合举办的“创建文明村十周年主题联欢会”上,《选良种》又作为“东台优秀传统节目”再一次在全省播放。如今,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尽管时光已过去三十多年,但只要你在电脑上轻轻点击,同样可以听到这样美妙的旋律:“筛呀筛呀,快点儿筛呀,越筛心里越欢畅!……”
 


www.zdxg.com
战地新歌网站由巫晨建设,版权所有,拷贝必究!